在中国,靠能源、资源消耗换取经济利益的高速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品质成为企业最紧迫的思考命题,中国社科院一位社会学家曾坦言,“一个企业真正被人们认可看态度、看产品、看服务,更要看其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环保是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在晨鸣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化绿色环保纸业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晨鸣人不断向前奋进。
源头控制,节能减排成了晨鸣的“生命工程”
记者多次前往晨鸣的几个厂区采访,发现晨鸣的每个厂区都有一句标语:“规模膨胀,环保先行”。可见环保已经成为晨鸣明晰发展方向和路径的一个基本原则,集团董事长陈洪国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晨鸣要始终把环保当作“生命工程”来抓。
其实早在造纸工业起步阶段,晨鸣就意识到了传统“麦草制浆”带来的污染的严重性,2001年,陈洪国上任后,晨鸣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全部淘汰了草浆生产,转用木浆,尽管木浆生产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但考虑到污染和节能问题,晨鸣依然毫不迟疑地更换了新的产业链,晨鸣总经理助理李栋说,“湛江项目是国务院推行‘林、浆、纸’一体化工程的重点项目,发改委将这一项目给了晨鸣,实际是对晨鸣主动更换生产线,承担环保责任的奖励”。
在晨鸣早期的低成本扩张阶段,赤壁晨鸣、齐河晨鸣、延边晨鸣、海拉尔晨鸣等几家子公司曾为晨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起步较早产能也就相对落后,它们相对于后来上马的国际一流生产线,无论在耗能还是废水排放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自2011年起,先后5家子公司被关停,彻底退出了晨鸣的发展舞台,陈洪国看着关停的子公司,在心疼的同时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晨鸣义不容辞。
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引进世界一流生产线和设备,从源头上节能减排。晨鸣寿光项目负责人王景坤说,近年来,晨鸣在寿光本埠累计投资了300多亿元,上马了轻涂纸、铜版纸、白卡纸等抄纸线,配套建设了化机浆、废纸浆等制浆线,引进项目就一个原则,节能减排。就拿铜版纸生产线来讲,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铜版纸生产吨纸耗水量为3立方米,远低于国内造纸企业7立方米左右的耗水量,甚至低于欧、美、日吨纸耗水。在原料上相比传统纸机也有很大程度的节约,仅化学浆就能节约90%。目前,晨鸣寿光本埠高档产品比重达到90%以上,各项能源消耗指标大幅度降低,吨纸综合能耗为285千克标准煤。
有了先进设备,晨鸣纸业也没有忽视技术革新,“凡是有助于节能降耗和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管多难,不管多贵,我们晨鸣都会把它引进来”,晨鸣寿光项目负责人王景坤说。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晨鸣集团节能减排的目标逐步实现。
过程“治水”,晨鸣有了自己的“水循环”
造纸工艺对水的依赖度非常高,谁失去了源源不断的水,谁就失去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然而水资源缺乏是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尤其在中国北方,水资源匮乏问题更是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水考验着造纸企业掌舵者的领导智慧。陈洪国的策略很简单,就是打造晨鸣自己的“水循环”。
为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晨鸣在生产系统中打造了分质、分量、分工序、分工艺的“一水多用”和“中水回用”方案,为进一步了解晨鸣的“治水”过程,9月1日,记者来到了晨鸣的污水处理工厂,亲眼目睹了晨鸣废水“由褐变清”、循环再利用的一系列过程。
在污水处理厂内,直径二十余米的巨大蓄水池依次排列,机器运转井然有序,这就是2011年晨鸣刚引进的中水回用系统,记者跟随工厂负责人从废水源头一直走到清水出口,眼看着生产线上排出的深色废水不断流入巨大的废水处理池,经过厌氧、好氧、深度处理池后,废水水质逐渐变清,记者从出水口提上一杯水,又缓缓倒入水池,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水已透明。据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经过处理后,废水中的无机和有机碳化物含量减少,化学需氧量COD≦60mg/L,达到生产回用标准,可重新用于生产,日回用率达到40%”,基本实现了“水循环”梦想。
事实上,在我国,生产污水中悬浮物多,色度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水回用的技术难题,一旦攻克,对于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多年来,晨鸣不断与专业部门联合进行试验,逐渐探索出“中水回用”这样一条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之路。晨鸣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工程示范和基地示范”项目被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
晨鸣的“治水”之路绝不是近几年才起步的。据了解,为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晨鸣从1997年开始就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2011年新引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量达到6万立方米,总投资1.9亿,引进国际最先进工艺,根除了原有系统处理效果差、处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及排水不畅等问题,基本满足寿光晨鸣生产污水的排放处理。
末端“治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减少三分之三
废水的问题解决了,废气的排放治理同样刻不容缓。可喜的是,在“治气”上,我国的废气处理技术已日臻完善,国产处理系统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晨鸣要做的就是权衡利弊,因为晨鸣当前的废气排放已达到国家标准,更换新设备完全没有必要。但出人意料的是,陈洪国毅然决然地决定上新系统,因为他知道,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废气标准在几年内必然再提高,晨鸣的废气治理必须要走到标准前面。于是,在寿光本埠,投资1.89亿元的热电二厂、三厂废气处理塔开工了。
9月1日,记者前往晨鸣热电厂采访晨鸣“治气”情况,还未到达厂区,高耸的废气处理塔便已映入眼帘,红色的塔体与澄澈的蓝天“相接”。张佩亮是在晨鸣热电厂工作了23年的“老热电”,也是电厂废气脱硫、脱硝、除尘环保项目的负责人,张佩亮告诉记者,“目前脱硝、除尘技改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投入运行,脱硫二厂塔体已基本完成,三厂项目完成80%,很快就能投入使用,新处理系统采用国内最为先进的‘石灰石-石膏法’炉外脱硫、‘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和静电除尘、布袋除尘相结合的除尘技术,使用后能够将把废气中的SO2、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分别控制在50 mg/m3、50mg/m3和20mg/m3以内,相比现在的200mg/m3、200mg/m3和30mg/m3污染排放将分别下降75%、75%和33.3%”。毫无疑问,晨鸣组合起来的“脱硫”、“脱硝”、“除尘”的治气“魔方”对于降低废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循环经济,晨鸣找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业链条
在追求高品质GDP的时代,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备受各大企业推崇。在生产与废弃物利用方面,晨鸣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循环经济的路子,构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三大循环经济链条,一是“林-纸-再生纤维”循环链,湛江项目就是最大体现,此外,广东、湖北、江西等子公司所在地也建有原料林基地200多万亩,同步加强废纸回收利用,年废纸回收用量达130万吨,节约木材300多万立方米,林浆纸一体化成功降低了企业对国际纸浆的依赖程度,节约了森林资源。第二条是“煤-电-建材”循环链,具体来说就是对热电厂的灰、渣等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配套上马水泥厂和新型建材厂,使灰、渣变“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第三条是“造纸废弃物-制肥、发电”循环链。在晨鸣的废弃物处理厂,造纸污泥、沼气、工业垃圾等废弃物经过处理变废为宝,“或用于生产适合于农作物的复合肥,或进行发电,既替代能源,又消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处理厂负责人说。
全程监控,晨鸣玩转高科技“治污”
制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晨鸣,管理方式除去人的管理,还引进了系统先进、功能齐全、监控周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对全国各地各生产子公司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晨鸣一方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对公司员工进行环保教育,将绿色环保纸业理念植入每个员工的心里,外化为具体行动,形成全员环保的良好氛围。在污染物排放口,晨鸣安装了在线检测系统,并与省、市等上级环保部门进行了三级联网,执法部门可随时调取排放污染物指标,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自查自改,也方便管理部门实时监督。
在对晨鸣的采访中,从高管到普通员工,每个人对于绿色环保纸业都表现出了急切的盼望,董事长陈洪国甚至做出了这样的表达,“对于环保,我们不惜代价,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企业发展普遍追求经济利益的当下,一个肯在环保上下血本的企业尤为可贵,而这种成本也必将换来人们对其的认可。